钢化玻璃的不均匀应力会明显提高玻璃的自爆率,这是不容忽视的。不均匀应力引起的自爆有时非常集中,特别是在一批特定的弯曲钢化玻璃中,自爆率会达到一个报警的程度,并可能连续发生。其主要原因是局部应力的不均匀性和拉伸层在厚度方向的位移,玻璃板本身的质量也有的影响。不均匀应力会大大降低玻璃的强度,相当于在程度上增加了玻璃的内应力,从而提高了玻璃的自爆率。如果钢化玻璃的应力分布均匀,可以有效降低自爆率。热浸处理也称为均质处理,俗称“爆轰”。
热浸处理是将钢化玻璃加热到290+10,并保温时间,使硫化镍能迅速完成钢化玻璃中的晶相转变,使钢化玻璃在原来使用后可能自行爆炸的钢化玻璃,可以在工厂的热浸炉中提前人为破碎,使钢化玻璃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的温度。我们减少了钢化玻璃在安装后使用中的自爆现象。这种方法一般采用热风作为加热介质。在国外被称为“热橡树测试”。简称HST。它实际上被翻译成热浸处理。热浸有困难。原则上,热浸既不复杂也不困难。但事实上,实现这一过程指标是非常困难的。
结果表明,玻璃中硫化镍的化学结构多种多样,如Ni7S6、NiS、Nis1.01等,各成分的比例不同,可掺杂其它元素。相变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。结果表明,280℃时的相变速率是250℃时的100倍,因此有必要保证炉内每一块玻璃都处于相同的温度状态。另一方面,低温玻璃由于保温时间不足,不能完全相变,削弱了热浸的效果。另一方面,当玻璃温度过高时,甚至可能引起硫化镍的反相转变,造成更大的隐患。
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失效,甚至与热浸处理相反。热浸炉工作时,温度均匀性非常重要,国内大多数热浸炉的温差甚至高达60摄氏度。进口炉的温差约为30摄氏度并不少见。因此,尽管有些钢化玻璃经过热浸处理,但自爆率较高。仍然很高。事实上,热浸工艺和设备一直在不断改进。
版权声明: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!